12職教網:包含各種考證等職教知識

網站首頁

您的位置:首頁 職業(yè)資格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 → 2023年05月22日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每日一練《廣播電視基礎知識》

2023年05月22日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每日一練《廣播電視基礎知識》

2023/05/22 作者:匿名 來源:本站整理

2023年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每日一練《廣播電視基礎知識》5月22日專為備考2023年廣播電視基礎知識考生準備,幫助考生通過每日堅持練習,逐步提升考試成績。

判斷題

1、堅持準確的原則.準確,就是要用最恰當的字句,恰如其分,恰到好處地表現主觀事物,表達情緒?( )

答 案:錯

2、態(tài)度:就是創(chuàng)作者對外界刺激的估量,判斷,評價?( )

答 案:對

3、調值:高平調,中升調,降升調,降調,按五度標記法應讀為:52,25,214,51?( )

答 案:錯

單選題

1、所謂“景別”,是指()。

  • A:被攝物體在畫體之間距離的變化
  • B:攝影機與被攝物體之間距離的變化
  • C:被攝物體在攝影機鏡頭前縱向空間位置的變化
  • D:在同一距離上運用不同焦距所攝的畫面

答 案:A

解 析:景別是反映被攝物在畫面中大小的重要標志,是指被攝物體在畫體之間距離的變化。景別的大小通常由攝像機與被攝體之間的距離以及所使用鏡頭焦距的長短來決定。常用景別有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大特寫等。

2、下列選項中不屬于違反新聞工作者職業(yè)道德的是()。

  • A:虛假報道
  • B:有償新聞
  • C:娛樂新聞
  • D:侵權新聞

答 案:C

解 析:2015年8月21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發(fā)了《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從業(yè)人員廉潔行為若干規(guī)定》,提出了“六個禁止”,從禁止有償、虛假新聞,禁止業(yè)務數據造假,禁止濫發(fā)津貼、勞務費,禁止假署名,禁止利用職業(yè)便利收受好處和禁止牟取不正當利益等六個方面規(guī)范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從業(yè)人員職業(yè)行為。

3、中國最早的邸報誕生于(),早期為手抄,北宋后開始采用印刷方式。

  • A:秦朝
  • B:漢朝
  • C:唐朝
  • D:明朝

答 案:B

解 析:邸報又稱邸抄,是專門用于朝廷傳知朝政的文書和政治情報的新聞文抄?!钝蟆肥鞘澜缟献钤绲膱蠹垼娃k報年代而言,我國的《邸報》出現在西漢初年公元前二世紀左右,比西方大約要早一個世紀。

多選題

1、用三貼近加強和改進新聞宣傳工作,主要體現在新聞宣傳工作要在()等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

  • A:形式
  • B:內容
  • C:觀念
  • D:方法
  • E:體制

答 案:BDE

解 析:堅持“三貼近”原則,是新世紀新階段加強和改進新聞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是加強和改進新聞工作的主要著力點,是提高引導水平和宣傳藝術的可靠途徑,是新聞工作必須長期堅持的工作原則。新聞宣傳工作需要:①在內容上創(chuàng)新,改進宣傳報道;②在方法上創(chuàng)新;③在體制上創(chuàng)新。

2、“二為”方向是指()。

  • A:文藝為政治服務
  • B:文藝為社會服務
  • C:文藝為人民服務
  • D:文藝為社會主義服務

答 案:CD

解 析:1980年7月26日,《人民日報》發(fā)表了題為《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社論,正式提出了“二為”方向,即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概括了文藝工作的根本目的,它不僅比較完整地反映了社會主義時期對文藝的歷史要求,而且更符合文藝的發(fā)展規(guī)律。

3、以下哪種人員屬于新聞從業(yè)者?()

  • A:新聞傳播的管理人員
  • B:新聞產品的技術處理人員
  • C:新聞產品的推銷人員
  • D:新聞學術研究人員

答 案:ABCD

解 析:新聞從業(yè)者,廣義上講,是指以采集、制作、傳播新聞信息及其相關活動為專門職業(yè)的工作人員。從狹義上講,則是指從事新聞采編一線的人員。其范圍包括:①新聞信息采編播的業(yè)務人員;②新聞產品的技術處理人員;③新聞產品的發(fā)行推銷人員;④新聞事業(yè)的管理人員;⑤新聞教育和新聞學術的研究人員。

主觀題

1、電視傳播的特點是什么?

答 案:1、視聽兼?zhèn)?、信息量?2、長于再現,重構時空,現場感強烈;3、時效性強;4、轉瞬即逝、不易保存、選擇性差。

2、自媒體時代,新聞媒體編輯記者可以在個人微博、微信等社交網絡平臺上自由發(fā)布新聞信息。

答 案:這一觀點是錯誤的。人人都可以發(fā)聲的時代,新聞工作者更應注重自身的職業(yè)修養(yǎng),在公共空間發(fā)聲,不能影響到自己本職工作。作為一個記者,尤其是調查記者,主要的功能不是做意見領袖,不是在微博上發(fā)聲,而是要做調查、寫報道,要幫助公眾實現知情權,而不是讓自己成為主角。以采集、發(fā)布新聞為職業(yè)的媒體記者,是自媒體世界中的活躍群體。出于職業(yè)習慣,新聞記者在其開設的微博等自媒體平臺上,大多是發(fā)布信息和參與公共話題的討論。從自媒體的自主性來說,新聞記者的自媒體行為應屬私人行為;從職業(yè)特性和公眾的認知來考量,新聞記者的自媒體行為確實又屬于職業(yè)行為。在自媒體時代,新聞記者的身份公私交織,難分彼此。
這就需要注意,新聞媒體編輯記者在擁有了個人的媒體即自媒體的同時,要自律,爭取避免4種錯誤:
(1)言論偏激,損及媒體聲譽。
(2)事實不清,損及媒體公信力。
(3)搶先發(fā)布信息,損及媒體利益。
(4)擅自爆料,置媒體組織于被動境地。新聞記者的身份于公于私難以分割,因此新聞媒體編輯記者務必時時刻刻肩負起身為媒體人的責任,遵守作為新聞工作者自律的六項基本要求,加強職業(yè)道德。
綜上,新聞媒體編輯記者在個人微博、微信等社交網絡平臺上自由發(fā)布新聞信息是不可取的。

3、簡述《向導》的創(chuàng)辦情況。

答 案:(1)《向導》是中共中央第一份機關報,1922年9月在上海創(chuàng)刊,1927年終刊,是一本16開的政治時事評論周刊。(2)《向導》是在陳獨秀領導下出版的。蔡和森長期擔任主編,瞿秋白、彭述之先后繼任主編。(3)《向導》集中全力宣傳闡釋中共“二大”制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和以國共合作為中心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批駁與此對立的敵對宣傳和改良主義主張。它用大量典型報道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分析,揭露各國帝國主義競相控制中國政治、經濟命脈,操縱軍閥內戰(zhàn),壓榨中國人民的真相;揭露各派軍閥依附帝國主義,以“武力統(tǒng)一”或“聯(lián)省自治”為旗號,爭權奪利,禍國殃民的黑暗統(tǒng)治。

論述題

1、請談談新聞工作者三貼近和三深入的關系。

答 案:(1)“三貼近”原則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領導同志多次強調新聞宣傳要堅持“三貼近”,即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從“三貼近”入手,加強和改進新聞工作,提高輿論引導水平,這是新聞宣傳工作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也是新聞工作者轉變作風、改進文風,增強宣傳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徑。
“三貼近”是一個相互聯(lián)系的有機整體。貼近實際,就是堅持立足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把回答和解決實踐提出的重大課題作為中心任務,使宣傳思想工作更好地體現時代性、把握規(guī)律性、富于創(chuàng)造性;貼近生活,就是深入到火熱的現實生活中去,關注生活中的重大問題,使宣傳思想工作充滿生活色彩,富于生活氣息,反映生活本質;貼近群眾,就是深深扎根群眾,把握群眾脈搏,了解群眾愿望,說群眾想說的話、想聽的話,使宣傳思想工作可親可信、深入人心。
(2)“三深入”原則
“深入生活”“深入群眾”“深入實際”是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提出的一個基本觀點。毛澤東指出,我們的文藝是為“中華民族的最大部分”,為“最廣大的人民大眾”服務的?!拔覀兊奈乃嚬ぷ髡咭欢ㄒ瓿蛇@個任務,一定要把立足點移過來,一定要在深入工農兵群眾、深入實際斗爭的過程中,在學習馬克思主義和學習社會的過程中,逐漸地移過來,移到工農兵這方面來,移到無產階級這方面來”。毛澤東強調,人類的社會生活“是一切文學藝術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毛澤東號召,“中國革命的文學家藝術家,有出息的文學家藝術家,必須到群眾中去,必須長期地無條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農兵群眾中去,到火熱的斗爭中去,到唯一的最廣大最豐富的源泉中去,觀察、體驗、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階級,一切群眾,一切生動的生活形式和斗爭形式,一切文學和藝術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進入創(chuàng)作過程”。
(3)“三貼近”和“三深入”的關系
目前,新聞戰(zhàn)線推行的“三深入”活動,實際就是踐行“三貼近”的具體表現,是新聞工作者通過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群眾,接地氣、長靈氣、出生氣的一個過程,也是記者感受時代脈動、吮吸生活醇香、傾聽群眾心聲的極佳途徑。
“三貼近”的內容十分豐富,其本質和核心就是密切聯(lián)系群眾?!叭N近”的實際就是根基,生活就是源泉,群眾就是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新聞工作者只有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群眾,才能推進“三貼近”的發(fā)展,求得“三深入”的實效。實踐“三貼近”的關鍵在于“三深入”,要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群眾,以“三深入”推動“三貼近”,以“三深入”求得“三貼近”。

2、做好輿論監(jiān)督工作的三項基本原則。

答 案:做好輿論監(jiān)督工作應堅持建設性監(jiān)督、科學監(jiān)督、依法監(jiān)督的原則。(1)重視建設性監(jiān)督。輿論監(jiān)督要善于處理好改革、發(fā)展與穩(wěn)定的關系,把輿論監(jiān)督的力度與社會、人民群眾的承受程度結合起來。輿論監(jiān)督效果要有利于改進工作和解決問題,有利于穩(wěn)定大局和振奮民心,有利于中央的統(tǒng)一工作部署和維護中央的威信。(2)注意監(jiān)督的科學性。在監(jiān)督過程中把握好“適時、適量、適宜”的度,注意平衡,掌握尺寸。輿論監(jiān)督要對社會現實和社會發(fā)展的主流與本質有正確的判斷,在科學調查的基礎上,對事物的整體進行全面認識,使輿論監(jiān)督達到正確的平衡。
(3)遵紀守法。輿論監(jiān)督的運作必須嚴格限定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輿論監(jiān)督要遵紀守法,嚴格執(zhí)行宣傳紀律,按照相關法律、政策和規(guī)定辦事。

3、在新形勢下如何形成輿論引導的新格局?

答 案:新媒體作為近幾年熱議的話題,已經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我國輿論格局發(fā)生了較大變化,輿論引導藝術也隨之發(fā)生了改變。(1)新媒體環(huán)境下我國輿論格局的變化
①媒體泛社會化導致主流媒體議程設置權力弱化。隨著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新媒體逐漸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據重要的位置,政府主導輿論的局面逐漸發(fā)生變化,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不再是單一的傳統(tǒng)媒體,而是可供選擇、有海量信息的新媒體。新媒介技術深刻改變了社會傳播格局,主流媒體的壟斷地位被打破,信息的發(fā)布權向草根階層轉移。從主流聲音一統(tǒng)天下到草根階層眾聲喧嘩,主流媒體的議程設置權力被弱化,通過掌握有限的媒介資源控制輿論場的局面已被打破。
②新媒體改變了輿論生成演化的路徑,網絡輿論場充滿了變數和不可控性。新媒體成為輿論生成和發(fā)酵的重要場所,并深刻地改變了輿論生成和演化的路徑。在新媒體語境中,信息和意見的復雜程度非以往任何時候可比,一些偶然發(fā)生的“小事件”或“小事端”在新媒體語境中借助于輿論的放大作用而被瞬間引爆,從而演繹成重大公共危機事件。例如,2012年受到公眾關注的四川什邡事件、微笑局長事件、重慶官員不雅視頻事件等均源自網絡,并在網絡空間瞬間發(fā)酵。另外,擁有大量粉絲的意見領袖深刻影響著網絡輿論的走向。這給主流媒體輿論引導帶來極大挑戰(zhàn)。
總體來說,現今的輿論格局已經從政府對輿論的主導演變?yōu)檎⒚襟w和公眾三方對輿論主導權的爭奪。
(2)新媒體環(huán)境下主流媒體提高輿論引導藝術,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①改變傳統(tǒng)的輿論引導思維。新媒體環(huán)境下,主流媒體已不再是公眾獲取信息的唯一途徑,主流媒體必須轉變慣性思維,摒棄“唯我獨尊”的固化思想,適時調整對熱點事件尤其是對負面事件的報道姿態(tài),積極主動介入,動態(tài)、客觀、全面地發(fā)布事件信息。
②正確認識網絡輿論自身的特性?;ヂ?lián)網有虛擬性、隱蔽性、發(fā)散性、滲透性和隨意性等特點。發(fā)端于網絡上的輿論有著區(qū)別于傳統(tǒng)輿論的特性,如意見主體自由而分散,傳播渠道多元共生,網絡內容散亂復雜等。正確引導網絡輿論要認識到這些特性,并加以引導。
③建立網絡輿情監(jiān)測與引導機制。網上輿論熱點的出現是有規(guī)律的,不少也是可以預測和把握的。建立健全網絡輿情搜集、報送、分析判斷機制非常重要,這樣才能保證突發(fā)事件發(fā)生后,在最短時間內完成網絡輿情匯集報送工作,第一時間掌握輿情,強化對輿論的有效引導。
④遵循新聞傳播規(guī)律,在重大新聞事件、突發(fā)事件面前要做到報道全面、及時、準確、公正,以此增強主流媒體公信力,強化輿論影響力。近年來,新聞媒體報道重大的突發(fā)性事件日漸增多。這類事件涉及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具有廣泛的關注度和強烈的震撼力,有的報道敏感、復雜,直接影響社會安定。事實證明,廣大群眾在突發(fā)性事件面前,對主流新聞媒體的權威資訊有著特殊的依賴,主流媒體的報道往往會影響事件處理的效果。
⑤利用深度報道優(yōu)勢,提高自身的權威性。新媒體出現后,輿論格局發(fā)生重大變化,但新媒體傳播也存在不少問題,比如謠言、網絡暴力等問題屢禁不止。主流媒體利用深度報道的優(yōu)勢,對一些謠言進行深度調查,還原事實原貌,不僅可以止住謠言,而且可以強化權威性,更好地引導社會輿論。

網友評論

0
發(fā)表評論

您的評論需要經過審核才能顯示

精彩評論

最新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