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用吸收液采集空氣中的金屬汞的題目有哪些,“用吸收液采集空氣中的金屬汞”的答案是什么。
1、用吸收液采集空氣中的金屬汞,最常用的吸收液是
- A:酸性氯化亞錫
- B:酸性高錳酸鉀
- C:堿性高錳酸鉀
- D:堿性氯化亞錫
- E:硫酸溶液
答 案:
2、采集工作場所空氣中金屬汞時(shí),下列哪項(xiàng)是最常用的吸收液()。
- A:堿性氯化亞錫溶液
- B:酸性氯化亞錫溶液
- C:堿性高錳酸鉀溶液
- D:酸性高錳酸鉀溶液
- E:硫酸溶液
答 案:
3、測定工作場所空氣中的汞,常用吸收液采樣后,用還原劑將汞離子還原成原子態(tài)汞,用測汞儀測定,最常用的還原劑是()
- A:酸性維生素C
- B:碘溶液
- C:酸性氯化甄錫
- D:氫醌
- E:酸性鹽酸羥胺
答 案:
4、有機(jī)汞很難通過消化道吸收,但是金屬汞則很容易被消化道吸收。
答 案:對
5、用微孔濾膜采集金屬化合物后,常用的消解液是
- A:硝酸+鹽酸
- B:硫酸+鹽酸
- C:鹽酸+高氯酸
- D:硝酸+高氯酸
- E:硫酸+高氯酸
答 案:
6、采集工作場所空氣中金屬煙塵使用的微孔濾膜,其孔徑為
- A:0.2μm
- B:0.45μm
- C:0.6μm
- D:0.8μm
- E:1.2μm
答 案:
7、如診斷為慢性汞中毒。主要還需了解如診斷為慢性汞中毒。主要還需了解()
- A:環(huán)境中汞的濃度
- B:一般情況
- C:生產(chǎn)場所空氣中汞濃度
- D:汞進(jìn)入體內(nèi)的途徑
- E:個(gè)體的營養(yǎng)狀況
答 案:
8、采用溶液吸收法采集空氣中某些污染物的理由不包括被測物質(zhì)
- A:在吸收液中有較好的溶解性
- B:在吸收液中有足夠的穩(wěn)定時(shí)間
- C:在吸收液中有較低的揮發(fā)度
- D:在空氣中的濃度較低
- E:可與吸收液成分發(fā)生化學(xué)反應(yīng)
答 案:
9、用10ml吸收液采集4L空氣樣品,取出2.0ml進(jìn)行測定,該檢測方法的檢出限為3μg/ml,則它的最低檢出濃度為()
- A:3.7mg/m3
- B:3.75mg/m3
- C:7.5mg/m3
- D:8mg/m3
- E:15mg/m3
- F:PaO2>50mmHg或PaCO2<60mmHg
答 案:
10、用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水中總汞時(shí),水樣消解后,需要用氯化亞錫將過剩的氧化劑還原,再用鹽酸羥胺將二價(jià)汞還原為金屬汞。
答 案:
11、采集工作場所空氣中金屬及其化合物的氣溶膠樣品時(shí),最好選用
- A:慢速定性濾紙
- B:慢速定量濾紙
- C:超細(xì)玻璃纖維濾紙
- D:測塵濾膜
- E:微孔濾膜
答 案:
12、采集金屬煙塵一般用()。
- A:超細(xì)玻璃纖維濾膜
- B:過濾乙烯濾膜
- C:活性炭管
- D:微孔濾膜
- E:硅膠管
答 案:
13、水中汞的冷原子吸收法所用的測汞儀的作用是提供253.7nm的紫外光,通過進(jìn)入吸收池的汞蒸汽吸收,顯示吸收值()
答 案:
14、用氣泡吸收管采樣時(shí),轉(zhuǎn)子流量計(jì)讀數(shù)未變,但是氣泡明顯減少的原因是
- A:采樣快到終點(diǎn)了
- B:吸收管磨口漏氣
- C:空氣中污染物完全被吸收
- D:吸收管進(jìn)口堵塞
- E:吸收液揮發(fā)
答 案:
15、利用間斷采樣法采集環(huán)境空氣中氣態(tài)污染物樣品時(shí),在采集流量為0.5L/min時(shí),裝有1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的阻力應(yīng)為()kpa,且采樣是吸收瓶玻板的氣泡應(yīng)分布均勻
- A:1
- B:4.7±0.7
- C:6±1
- D:1.7±0.7
答 案:
16、冷原子吸收法測汞的氣路連接為何不宜用乳膠管?
答 案:
17、某燃燒廢氣中含有氯、重金屬元素Cd等,且氯濃度較高,在廢氣治理中應(yīng)優(yōu)先考慮的是()
- A:用堿液吸收去除酸性氣體
- B:用活性炭吸附去除重金屬Cd
- C:用酸液洗滌法去除酸性氣體
- D:用過濾法去除重金屬Cd
答 案:
18、汞接觸者尿汞升高的意義是
- A:慢性汞中毒指標(biāo)
- B:急性汞中毒指標(biāo)
- C:汞吸收指標(biāo)
- D:尿汞排泄障礙
- E:汞吸收障礙
答 案:C
19、汞接觸者尿汞升高的意義是
- A:慢性汞中毒指標(biāo)
- B:急性汞中毒指標(biāo)
- C:汞吸收所致
- D:尿汞排泄障礙
- E:汞吸收障礙
答 案:
20、熔滴飛濺的冶金原因是:由于熔滴金屬中吸收了大量空氣中的氮?dú)猓ǎ?/p>
- A:正確
- B:錯(cuò)誤
答 案: